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節目引抗議 NHK曾要求受訪台人取消抗議(中國時報轉載)

我的看法:

日本人挺喜歡利用『殖民台灣』時的經驗,來吃吃台灣的豆腐。
好像總認為要不是有日本對台灣的統治和建設,台灣哪兒會有今天的成就呢?
李登輝就是這種日本人之流的代表角色,他還堅持釣魚台是日本的呢!

日本人對馬英九是採取一種觀望和試探的角度,認為你馬英九總該跟過去的國民黨有些不一樣的做法,
雖不至於跟李登輝一般見識,但也沒必要像中國國民黨全盤否定日本在殖民時期對台灣的貢獻,起碼不要否定日本在台灣的建設和努力吧!馬英九確實對此有所回應,他公開在『嘉南大圳』建造者日本人八田與一銅像前的致敬,就是做給日本人看的。我想他此舉是有其政治上的考量,也就是當一般人,懷疑馬政府有過於『親中』的疑慮時,平衡一下反對者的不滿;另一方面,在跟日本政府交涉難解的政治問題時,可以有所交待。

日本一個堂堂經濟大國,沒事老拿些過去的陳年往事吃吃台灣的豆腐,或者在釣魚台附近抓抓台灣漁船,藉以宣誓一下釣魚台主權。真有本事的話,應該去多抓幾艘中國大陸的漁船,向中國大陸宣看看釣魚台是誰的!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日本人再厲害那也已經是過去式了。如果日本人真有種的話,就直接告訴中國大陸,台灣以前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台灣應該是日本的屬地。這才是條真正的『漢子』!


節目引抗議 NHK曾要求受訪台人取消抗議
2009-10-07 中國時報 【中央社】

 日本「產經新聞」今天報導,「日本放送協會」(NHK)由於4月播放有關日本統治台灣的內容偏頗不實引起抗議,6月派人前往台灣要求曾上這個節目的台灣人取消抗議。

 NHK4月播出「亞洲的「一等國」,日本最初的殖民地—台灣」的特別節目指出,日本為成為世界的「一等國」,以武力鎮壓台灣的反抗勢力。還將台灣的原住民帶到博覽會「展示」,藉以誇耀統治的成功。

 這項節目的內容偏頗不實,引起日本和台灣人士的強烈指責,日本的歷史研究者和觀眾等8389人,6月25日針對NHK這個節目,指出內容捏造事實違法,向東京的法院提出集體訴訟,要求賠償每人1萬日圓,總額8389萬日圓(新台幣3000萬元)。

 產經報導,NHK節目的有關人士於日本民眾集體訴訟稍前的6月22日左右訪台,前往曾上這個節目的前台北一中畢業生等的家中,提出一份文件,要求簽名以示取消對該公司的抗議。

 這份文件內容是,「(我)曾對NHK特別節目「亞洲的「一等國」要求抗議和更正的要求書簽名,這是我對節目中使用的4個用詞的意見,有關事實關係和用語,接受NHK的說明,且對NHK無抗議之意」,文件上並設有簽名欄。

 這4個用詞分別有關以「日台戰爭」形容對台灣的鎮壓、在日英博覽會以「人類動物園」來形容表演節目的原住民演出者,把限制使用台灣話說成禁止使用中國語以及把台灣人稱為漢民族。

 產經指出,接受訪問的台灣人士有的要求NHK更正內容而拒絕簽名,但也有簽名者,NHK曾在網站向觀眾說明指出,沒有來自上節目台灣人士的抗議。報導指出,NHK這種作法引起了觀眾更大的不滿,控訴NHK的原告團今後可望增加。

 包括曾任牡丹鄉鄉長和春日鄉鄉長等5名台灣的排灣族代表已抵日,今天將向NHK提出訴訟,控告NHK的不實報導及對排灣族的名譽和驕傲造成損害。981006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月餅文化裡的台港(聯合報轉載)

聯合筆記/月餅文化裡的台港

【聯合報╱周小仙】 2009.09.22 04:40 am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被大陸封殺的消息從香港傳出後,雖經澄清書未禁僅封鎖網路消息,但台港兩地的龍應台旋風已更加洶湧。表面上看,台灣與香港像一對兄弟,用繁體字、過中國節慶、都曾被殖民;但骨子裡,歷史的刻痕卻讓兩地的精神狀態產生差異,從中秋吃月餅的文化,也能窺知一二。

在港台兩地,中秋吃月餅仍是傳統,若用其他糕餅禮品取代,便少了點味道。不過,近年台灣人在「吃月餅」這件事,隨著飲食習慣與觀念的改變,發生不小變化。很「台灣味」的綠豆椪、鳳梨酥,甚至打著「創意風」的和←子、果凍,都成了新選擇。

在台灣,以往被視為傳統月餅代表的廣式月餅,如今尺寸日趨嬌小,內餡不再堅守棗泥豆沙,老字號餅店讓可可亞、香芒也能伴月。甚至,有些月餅連「圓月」的形狀都放棄,仍舊受大眾歡迎。新品嘛,何不嘗一下?

這種變化,反映了台灣庶民的創意與活力,以及對新事物的包容力。政治上,選民樂於給不同政黨機會,但若執政者只顧著「自我感覺良好」,一旦走味,民眾也絕不留戀。

反觀香港,幾乎仍是傳統月餅的天下。不論油亮亮的廣式月餅,或近年新興的冰皮月餅,雖包裹雪白餅皮,模樣始終不脫傳統框架。好似九七回歸後的香港,「一國兩制」深植港人心中。那些大到夠數人分食的大型月餅,仍在強調雙黃、三黃,堅守「傳統」教誨。商店的月餅預購海報已貼滿整條街,卻也仍堅守傳統本位,不像台灣這麼多變。

有人說,台灣保留更多中華文化的氣質;但從月餅看,香港卻更執著傳統,大家嚼著廣式月餅的傳統滋味,想著台灣的民主多變。

【2009/09/22 聯合報】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聯合筆記/請適可而止 (聯合報轉載)

聯合筆記/請適可而止

【聯合報╱張佑生】 2009.09.04 03:11 am


無論先前多麼掙扎甚或心不甘情不願,畢竟來者是客,達賴喇嘛踏上台灣土地,言明純粹撫慰災民,台灣自當善盡地主之誼,勿使客人沾惹不必要的是非,尤其是藍綠鬥爭的烏煙瘴氣。

無奈,人不染紅塵,紅塵自染人。西藏政教合一傳統,讓達賴來台注定難以擺脫政治色彩,牽動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的微妙互動。

綠營顯然是想藉由達賴訪台給馬總統難看,無論民進黨中央事前參與多深,只要能讓馬總統頭疼,他們都樂見。但是,將島內政治惡鬥的如意算盤打到達賴頭上,很不道德。民進黨的政治盤算曝光後,稍微收斂了兩天,一度還拗是達賴自己想來台灣,不是他們主動邀請;日昨又公布民調,宣稱七成五民眾贊成達賴來台祈福。黨主席蔡英文更表示,馬總統應該會見達賴,表達謝意。貌似誠懇的建議,包藏的是典型的政治操作:如果是宗教性祈福,又非總統府邀請,蔡英文和綠營縣市長表達謝意即可,為何非要馬總統出面?

中共國台辦主任助理李亞飛表示,達賴訪台一定會對兩岸關係造成影響,事實上已有一些訪問行程延後甚至取消,包括聽奧開幕在內。但反過來看,馬政府要加強兩岸關係,未必表示台北必須採取和北京一樣的態度對待達賴;何況,在這個節骨眼上,馬政府沒有不讓達賴來台的本錢。國民黨府院高層不見達賴,已經是某種表態。

追根究柢,邀請達賴來台的,是北京試圖拉攏的陳菊;但中共在此事上,卻只批民進黨而不點名陳菊,也很奇怪。北京當然可以表達不滿,但別忘了,對推展兩岸關係的任何消極不作為,國共都會受傷。期待對岸反彈適可而止,如期出席聽奧開幕式,不要讓機關算盡的民進黨坐收漁利。

【2009/09/04 聯合報】@ http://udn.com/

祈福?藏獨? 達賴激化危機或轉機 (聯合報轉載)

【聯合報╱趙春山/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台北市)】 2009.09.04 03:11 am


達賴喇嘛將在今天結束他的台灣之行,但「人散曲未終」,此行留下的政治課題,恐怕值得大家溫故而知新。

無可諱言,這次南部綠營縣市長聯名邀請達賴訪台,確實觸動了對岸「藏獨」和「台獨」這兩根敏感神經。其實,從北京或台北執政當局的觀點看,邀請達賴訪台,絕非單純的「祈福消災」;綠營拿「政教分離」說詞來為達賴擦脂抹粉,無疑是欲蓋彌彰。

綠營這齣一石多鳥之計,因機關算盡而被眾人看破了手腳;但不可否認,兩岸關係確實因此增添了波折;北京的對台政策和台北的大陸政策,未來都會面臨新的考驗。

在北京執政當局的眼中,馬英九政府同意讓達賴「順利」入境,根本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對岸有涉台問題學者私下抱怨:馬政府此舉「低估」了大陸社會的民族主義情緒,卻「高估」了北京當局對此事件的容忍程度。他們甚至提出警告:不要把大陸過去對台釋出的善意,「視為理所當然」。儘管如此,北京的反應舉動顯示,其中警告的意味大於實質的報復。因為,北京不願讓這項民進黨主導的「突發事件」,打破了中共對台政策的長期布局。

另方面,對執政的國民黨而言,民進黨拋出達賴訪台這顆燙手山芋,確實讓決策者感到進退兩難。馬政府不會對在野黨操弄的這項「陽謀」視而不見;也不可能不預期對岸必然採取反制的動作;但只要達賴此行被定位為「非政治」性質,並且依照國際普遍接受的規範申請入境,則任何民主國家執政者,包括馬政府在內,都沒有理由對一名宗教領袖來訪,拒人於千里之外。

馬政府能夠理解對岸執政當局,面對大陸內部反對達賴訪台的巨大壓力;但制度性的差異,卻使兩岸執政者承受的民意壓力有程度上的不同。說白一點,大陸的民意壓力不會危及共黨制度下的統治權力;而台灣的民意壓力,卻有可能產生另一次政黨輪替的結果。

平心而論,兩岸執政當局處理這次達賴訪台事件的表現,都稱得上是有節有度,從而使得兩岸和解關係,能在最低程度的傷害下持續發展。如果危機過後就是轉機,這次事件讓兩岸決策者學習到:如何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尤其是,在雙方從事危機處理的過程中,更凸顯出兩岸應急速協商「信心建立措施」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美國和中共為了避免因誤判而爆發衝突,雙方已建立了六十多條溝通管道。兩岸關係錯縱複雜,未來可能發生的爭議性問題也會愈來愈多,故迫切需要一些「信心建立措施」,來預防、處理和消除各種可能出現的危機。

【2009/09/04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凱撒的面具-蛋打破了 就該想辦法做個蛋捲(中國時報轉載)

2009-09-03 中國時報 【王健壯】

 政治上任何有爭議性的決策,在拍板定案前,做決策的人都要計算利益的獲得與代價的付出,也要評估風險的大小與風險的控管。

 但既然決策有爭議,即使得失計算與風險評估,都是依循理性決策模式而為之,其結果仍難免要付出代價與承擔風險,差別祇在於決策模式的理性程度愈高,則代價與風險愈小,反之則愈高。這次達賴來台,就是檢驗海峽兩岸三個政黨決策模式的最佳案例。

 陳菊等人雖自稱人道考慮是邀訪的唯一依據,但達賴是有高度象徵性的政教合一領袖,陳菊等人在決策前不可能不瞭解,邀訪達賴勢必會觸怒中國,並危及(至少是有礙)兩岸關係;也就是說,在邀訪決策過程中絕對有政治考慮,沒有政治考慮的說法,不是遁詞,就是無知。

 但不論是哪種原因,陳菊等人的決策計算與評估結果,顯然是認為人道考慮的「得」,要大於政治考慮的「失」,甚至以人道考慮來包裝政治考慮,更是有得無失,既然計算結果是如此,邀訪達賴當然就此拍板定案。至於風險大小與控管,就推給執政的人去擔憂了。

 邀訪達賴雖然不是馬政府的決策,但陳菊等人的邀訪既然木已成舟,馬政府被迫不得不做決策,而決策祇有一個考慮:政治考慮;選擇也祇有兩種:准或不准。選擇准,一定觸怒北京,選擇不准,國內勢必反彈,「哈姆雷特的兩難」於焉產生。

 在馬英九主導的五個小時集體決策過程中,雖有兩派不同意見,但從決策結果來看,在得失的計算上,顯然馬政府的判斷是,同意達賴來台,在內政上的「得」,要略大於在兩岸上的「失」。但在兩岸上既然有「失」,就必須要面對「失」所帶來的風險,黨政巨頭不見達賴,王金平與陳菊溝通達賴來訪的行程安排,國民黨高幹在北京密會國台辦人士,以及可以預料正在祕密進行中的兩岸高層熱線,都證明馬政府急於在做風險控管。

 但馬政府的「得」,卻是中國政府的「失」,而中國政府的「失」所帶來的風險,並不僅限於兩岸,而且擴及國際社會,北京除了要做兩岸的風險控管外,還要做國際的風險控管,否則,其他國家日後若援引「台灣模式」,中國政府將何以自處?

 但從決策結果來看,北京對馬政府顯然並未援引「硬杯葛」的「德法模式」,不但將矛頭轉向部分綠營人士,而且出面批判的主角,到目前為止也祇是涉台事務的副部級人士與學者,至於推遲或降低訪問規格的一些「軟抵制」,祇是北京不得不然的象徵性表態而已。

 中國政府如果能持續以目前這種尚具理性的決策模式來做風險控管,北京的「失」,未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得」,否則,兩岸關係倒退,不僅兩敗俱傷,也有損中國的國際形象。

 對馬政府來說,達賴來台雖是兩岸關係的一個意外,但這個意外卻也帶來三項意外收穫:

 其一,過去一年多兩岸關係雖好,但好到卻像英文說的too good to be true(好得不像真的),台灣有求,北京必應,但這種一面倒奠基於北京善意的關係,事實上並非正常化關係,達賴來台正好適時提醒國共兩黨:兩岸關係終究不是也不可能是童話故事。

 其二,也因為北京有求必應,馬政府的兩岸政策雖然看似有重大突破,但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也都祇是「容易的抉擇」,達賴來台的兩難處境,正好可以讓馬英九嘗嘗什麼叫「困難的抉擇」滋味。

 其三,也因為北京自認對馬政府有求必應,中國政府中難免有人誤以宗主國自居,可以對台灣任意指三道四,宗教局長葉小文就是這類人的代表。馬政府這次不怕得罪北京,不僅讓他在某種程度上擺脫兒皇帝之譏,對中國政府中的「葉小文們」更是當頭棒喝:驚醒他們的上國大夢。

 西方有句俗話:「不打破蛋哪能做蛋捲」,比喻做事不能畏首畏尾;同樣的,「蛋既然已經打破,就該想辦法做出個蛋捲」,也是西方社會處理危機的一句格言;達賴既已來台,兩岸三黨又何必再去指責到底是誰打破了蛋?想辦法做個蛋捲才是風險控管的正辦。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沒有我他會死」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9.03 03:39 am


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日前表示,不要怕中國大陸越來越大,重要的是如何發揮台灣優勢,做到「沒有我他會死」,與我們的看法不謀而合。不過他希望今後要做到,但我們認知台商早已做到,而且已是既成的事實了。

我們可以舉台商在大陸投資,利用兩岸優勢互補、相互結合、密不可分,「沒有我,他真的會死」的實例:

其一是根據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的資料,2008年台灣海內外生產的資訊硬體產值高達1,103億美元,其中許多產品產量高居世界第一、二位,國際間稱:「台灣是資訊硬體重鎮」;可是其最大生產地在中國大陸,台商在大陸生產1,013億美元,占海內外生產總值的92%。而中國大陸資訊硬體產值估計超過1,200億美元,在世界名列前茅,故被國際稱為「資訊硬體生產王國」;但其中台商在大陸生產的1,013億美元,也高占其生產總額的84%。因而台商在大陸生產的資訊硬體1,013億美元,在兩岸資訊硬體產業中,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已到密不可分的境地。

若沒有台商生產,則大陸本地非台商生產的筆記型電腦(NB),只有200多億美元,而台灣本身及在其他國家生產的更少,只有90億美元,兩岸產值均微不足道,誰還會重視?更談不上「資訊硬體生產王國」與「資訊硬體重鎮」了。此例充分顯現兩岸優勢互補,「合則兩利、分則皆輸」的局面。

其二是兩岸NB產業的發展。2001年全球NB生產2,500萬台,其中台灣生產1,400萬台,高占56%居世界第一位。而該年因網路泡沫破滅,全球經濟陷入衰退,NB的行銷跨國大企業,如戴爾、IBM、惠普等,都要求台灣NB代工廠降價,以低價推銷突破經濟的衰退。該時,NB生產已屬微利產業,不可能再削價。但在這些跨國大企業的壓力下,正好台灣開放NB赴大陸投資生產,於是台灣所有NB的生產線,先後都轉到大陸生產。由於兩岸的優勢互補,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符合跨國企業的降價要求;削價推銷的結果,在全球經濟衰退下,2002及2003年NB銷售量一枝獨秀,呈兩位數成長。

至2008年NB全球生產增至1.22億台,與2001年相比,七年間平均每年增加率高達25%;而其中台商在大陸生產的NB,高達1.12億台,每年增加率更高達35%。而這七年間全球生產NB增加9,700萬台,而台商在大陸生產則增加9,800萬台;顯然近七年全球NB市場的迅速擴大,全拜台商增產之賜。

全球NB市場近七年能如此迅速擴大,主要是台商將生產線轉移到大陸,優勢互補成本大幅降低的貢獻。每台NB平均出廠價格,自2001年的860美元,2008年降到510美元,下降41%之巨。

該例2008年台商不但為大陸爭取了573億美元的外匯收入及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也為跨國企業貢獻了巨額銷售利潤,且為台灣帶動零組件及配件的出口,並創造三角貿易的服務收入,以及大量就業機會。同時由於大幅降價,使全球消費者享受到價廉物美的電腦,創造了「多贏」的局面。假如當年台商不將NB生產線移往大陸,全球NB不會有今天的盛景,不僅大陸不能成為NB的生產王國,其NB生產規模肯定小到無人理會,更是全盤皆輸的局面。

由以上實例,可以證實兩岸經貿合作,優勢互補,早已做到「沒有我他會死」的境地。而今新政府積極推動兩岸簽署ECFA,不僅可以促進兩岸市場更深層的開放,也有助於台灣經貿進一步向大陸及國際延伸,完成全球布局,屆時台灣將成為高度國際化的台灣,又有何好怕的?

【2009/09/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北京對達賴事件以軟著陸為宜(聯合報轉載)

【聯合報╱社論】 2009.09.03 03:39 am


北京對達賴事件的反彈,宜點到為止,適可而止,最好能到此為止。
因為,自上月二十六日達賴來訪的消息傳出後,至明晨達賴即將離台,台灣主流民意對此一事件的評價是明確而有力的,那就是:不認為應當用邀訪達賴來破壞兩岸和解關係,更不希望因達賴來訪而果然破壞了兩岸和解關係。

北京對此事的回應,不應從「報復馬政府」或「懲罰民進黨」為出發點;而應面對台灣主流民意,北京任何過激過分的手段,將使台灣主流社會產生質疑與反彈。

我們屢次提醒北京:台灣是一個民主體制。這正是此次達賴事件之所以發生的原因,但這也是此一事件能夠迅速緩和澄清的原因。一、台灣是政黨政治,民進黨以達賴為攻擊馬總統的武器,而馬總統在回應時必須考慮爭取民粹鬥爭的空間,這些皆是民主政治的天經地義。二、朝野鬥爭的終極裁判是民意,而台灣主流民意大體視此次達賴來訪為民進黨罔顧大局的惡意挑釁;此一結論,當然較倘若不允達賴來台所可能發生的結局更佳。這也是民主體制中政黨鬥爭的最高裁判。三、在此一事件中的民意民情,顯示台灣主流社會對一年多來所形成的兩岸和解關係相當珍惜,亦即對其中的是非利害有十分清明的認知,足證和解政策已深入人心,非民進黨所能挑撥。綜上所論,可知此次達賴事件是因政黨政治的必然而發生,又因民主政治的當然而化解。

北京在第一時間未直接攻擊馬政府,而將矛頭指向「民進黨部分勢力」;此一戰略迫使民進黨必須直接面對台灣的民意,而民意也作出了明確而有力的裁斷,民進黨遂墜入自設的陷阱之中。北京應當自問:現在正在進行及未來可能發展的兩岸關係,是否能夠滿足台灣人民在「尊嚴/利益」兩方面的期待?倘若答案是肯定的,則如達賴事件這樣的風波,與其訴諸「報復/懲罰」,不如回應台灣的主流民意。

經過十天來的達賴風波,可以發現,其間解決的問題,其實比製造的問題多得多,也大得多。諸如:民進黨魯莽邀訪達賴使其兩岸政策更受質疑,台灣人民對台灣與西藏的關係有了更實際、更平衡的體會與理解,馬總統則迴避了若不允達賴來台而可能爆發的藍綠肉搏戰,北京也看見了台灣主流民意對兩岸和解政策的評價……。這一切雖可能皆是後見之明,卻不啻是台灣民主政治又一次展現了動人的奇蹟。

所以,北京對達賴事件的反彈,宜點到為止,適可而止,最好能到此為止。因為,台灣主流民意對兩岸交流的最大疑懼,就是「騙/養 /套/殺」;亦即最怕北京濫施「報復/懲罰」的手段,任意中斷實質交流而可能使台灣窒息。北京當局應當不會愚至用達賴這個題目,向台灣民眾展示一場「騙/養/套/殺」的大演習吧?達賴只是茶壺裡的風暴,但倘若因此引爆台灣人民對北京的猜疑,卻可能難以修補。

達賴事件自轟然爆發至平緩熄火,對馬政府是歪打正著,對民進黨是一場惡夢,對達賴則是走了一趟冤枉路,對北京則更加認清兩岸關係在操作上的精緻與微妙。經歷此事,兩岸的信任關係其實已較事前更為堅實穩固。這一切雖或並非初始所能預見,但皆不是偶然發生,其中的主導因素,只有兩個字:民主。台灣人民經二十餘年來的內外政經激盪,已經知道什麼是:是、非、利、害、真、偽、虛、實。

蔣經國解嚴並開放兩岸交流,就是要使台灣的民主體制成為兩岸關係的節制因素。在此次達賴事件中,台灣的民主元素又有一次精彩的展示。北京若有所領悟,就知達賴事件以軟著陸為宜。
【2009/09/03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兩岸當局因勢利導達賴事件 (聯合報轉載)

【聯合報╱社論】 2009.09.01 03:13 am


如果兩岸當局能夠禁得起此次達賴事件的考驗,足證兩岸之間的信任關係遠較想像中的更為堅實穩固。從當前勢頭看來,這個評論是有現實基礎的。

馬英九總統在經過五小時的高層會商後,為何會作出同意達賴來台的決策,其間的評估過程仍未公開。但是,無論如何,馬總統此一決策的立即效應有二:一、迫使民進黨直接面對北京當局;二、迫使民進黨直接面對台灣民意。

也就是說,馬總統有一種可能的決策思考是:借力使力、將計就計,打蛇隨棍上,把民進黨作給他(馬總統)的陷阱,變成了民進黨自己作給自己的陷阱。事實如今顯示:一、民進黨及達賴未能抵擋北京的壓力。(原本民進黨以為馬總統不敢批准,怕中國;現在發現,民進黨與達賴也顧忌中國,不能承受北京的壓力。)二、最重要的是,民進黨及達賴發現,台灣的民意強烈反對以人道為藉口來操弄政治。民進黨既抵擋不住北京的壓力,又抵擋不住民意的強烈質疑,於是如今自陷於自己所構築的政治陷阱中,進退失據,狼狽萬狀。試總結此事的效應:

民進黨受傷慘重:一、將災難作為政治操作的籌碼,引發民意強烈不滿。而民進黨在此次短線操作所顯現的見樹不見林、是非利害不分的嘴臉,亦已深烙國人的認知之中。未來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發言,國人只要憶起他們此次操作達賴事件的無情無理、前倨後恭、沒有是非、罔顧利害、只有權謀,就會對其大打折扣。也就是說,經歷此事,民進黨更加失去了台灣民意的信任。二、陳菊剛從北京方面騙得高雄世運會的好處,如今翻臉就以邀請達賴來訪將屎盆子往北京的頭上扣。這將使民進黨未來兩岸政策轉型的道路更加崎嶇,也使民進黨與北京的關係更無正常化的可能性。而民進黨若不可能改善其與北京的關係,台灣民眾還有可能再讓民進黨治國主政嗎?

達賴受傷更重。一、達賴在台灣主流民意及宗教界的強烈質疑中來訪,損傷了他在台灣民間的地位與情誼。二、達賴過去二次來訪,皆是「國賓」身分;如今接受民進黨邀請,陷入黨派鬥爭。三、民進黨撐不住北京的壓力與民意的質疑,使達賴軟硬不得,進退維谷。四、達賴被迫取消了中外記者會,並取消或降低了演講會的規格,甚為屈辱。五、達賴與北京的關係更加惡化,已經開始用取消記者會等方法來修補關係。六、達賴與台灣官方的關係亦受重傷,漸行漸遠。

廿六、廿七日,總統府宣布同意達賴來台後,兩岸關係面臨撕裂、翻覆的危機;卻幾在一夕之間就出現急轉直下的緩和局面,主要是因台灣主流民意的表現十分明確與強烈。民意反對藉救災操作政治,民意更不認為用邀訪達賴來傷害兩岸關係為明智。因此,馬總統跳出了民進黨的陷阱,而民進黨自己卻反而抱著達賴掉入自己構築的陷阱之中。

北京在第一時間的反應十分精準。將箭頭指向「民進黨部分勢力」,而避開了馬政府及馬總統個人。這個動作擺定了大局大勢,如前所述,也迫使民進黨直接面對北京,並迫使民進黨直接面對台灣的民意。民進黨也許可以不在乎北京的壓力,但不能罔顧台灣的民意;從北京對此事「打綠不打馬」的戰略,可看出北京對台灣民意掌握的精準。因此可用最低的代價,將瀕臨破裂的局面轉危為安。

我們不相信這是台北與北京共同「預謀」給民進黨下的圈套;但是,台北與北京在第一時間顯現的「默契」卻令人驚異。馬總統不論是基於何種思考,甚至可能是在連他自己也不自覺或無把握的情形下,以同意達賴來台,逼迫民進黨直接面對北京及民意;而北京竟能正確解讀,只針對民進黨而未與整個台灣及馬政府撕裂,如今看來,應是相當精準的決策。不過,無論是馬政府或是胡政權,最後憑以化解危機的,仍是台灣明智而有力的民意;倘若不是民意強烈質疑民進黨,逼迫民進黨(及達賴)退讓,此事必將難以收拾。

如果連達賴來訪這樣的劇烈衝擊,亦不能動搖兩岸的互信;則未來兩岸關係的堅實穩固,可望更勝於此次達賴事件之前。其間的主要支撐就是:台灣明智而有力的民意!

【2009/09/01 聯合報】@ http://udn.com/

尊重對方體制 才是兩岸相處之道(聯合報轉載)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志德】 2009.09.02 03:58 am


達賴喇嘛來台,讓原本不斷升溫的兩岸關係瞬間回冷,台辦從原本的口頭抗議,升高到「軟抵制」,會不會再升高,目前難以逆料。但中共政權也要認識到,中華民國畢竟是在與大陸不同的體制下運作,尊重各自現有的政治制度,才是兩岸相處可長可久之道。

達賴喇嘛雙重身分:一是藏傳佛教最高法王;二是西藏流亡政府領袖。大陸政府固然忌憚後者;但中華民國憲法保障宗教自由,藏傳佛教信徒可以光明正大地活動,各級政府都無從限制。因此,任何民間團體都有權邀請達賴來台灣,誠然政府有准駁的權力,但政府准與不准權力,必須受到憲法保障宗教自由概念的高度約束。
在這種前提下,馬英九政府准達賴來,理所當然;不准,反而要受到輿論更嚴格的檢驗和挑戰。馬英九的權力不是無限的,也要受到憲法約束。這一點,台灣老百姓都清楚,大陸政府也該體會到。

去年五二○,台灣政黨再輪替,兩岸以「九二共識」恢復交往,九二共識的核心精神之一,是各自尊重對方體制,不做出超越對方統治權限的要求。以達賴訪台為例,讓不讓達賴入境,台灣政府的空間不大;但讓達賴以宗教領袖名義入境後,嚴格地要他遵守入境的目的,也就是慰問災民、弘法,這是台灣政府可以施展的權力。而這一點,無論達賴或馬政府,到目前為止的表現都無可挑剔。

馬英九允許達賴入境,就某種意義而言,是在捍衛中華民國憲法保障宗教自由的普世價值。除了藏傳佛教,不要忘了,台灣還有很多法輪功的信徒,而法輪功更是中共的眼中釘,如果達賴入境變成兩岸關係中「可被交易的籌碼」,難保有一天大陸不會把「取締法輪功」做為兩岸談判先決、觀光客放行或簽訂ECFA的條件。屆時,台灣又將如何自處?

因此,如何在抗議身段上適可而止,已經成為大陸政府必須深思的課題,不成比例地全面報復,只會造成全體台灣百姓對大陸的反感,九六年飛彈危機後,台灣分離主義高漲,難道不是最慘痛的一頁教訓?
【2009/09/02 聯合報】@ http://udn.com/

從傳播角度看馬政府「話語權」的喪失(聯合報轉載)

【聯合報╱社論】 2009.09.02 02:47 am


「媒體寵兒」馬英九及其團隊,其實根本不懂傳播溝通,更糟蹋了政府原本擁有的「話語權」的絕對優勢。倘在莫拉克災變發生過程中,政府能有效運用其「話語權」的優勢,何至於此?
馬政府在這場莫拉克戰役的總體表現是「失能」;若從傳播大戰的角度看,更是自初期的「失語」,到後來屢屢「失言」,最後嚴重流失了民心。

在這場「傳播溝通大戰」中,無論就戰略面及戰術面,馬政府皆可謂一敗塗地。就戰略面言,馬英九在第一時間決定「不發布緊急命令」,已經注定在這場「溝通大戰」上敗北。因為,此一決定使馬政府失去了將全國凝聚為「生命共同體」的政治高度,亦喪失了對這場災難的「定義權」。

就戰術面言,馬政府與社會溝通的傳播網絡也幾乎全面失能失守。例如,災害爆發之際,「災民向媒體求救」竟然成為普遍的社會認知;其中不少事例是一手向一一九報案,另一手向媒體投訴。但救災單位接獲報案後,不知透過媒體回應災民,告知社會;致使災民覺得救災單位不如媒體。現今即使牙醫看診,也會一步一步告知患者,與患者溝通,例如:現在醫師已知病況(已知待援),現在要用鉗子(直升機將到),現在要用探針(空投),現在要打麻藥(搶通道路)……。然而,在此web2.0的互動溝通時代,救災單位卻在一片靜默中依照其內部程序辦事,難怪災民及社會大眾覺得媒體比較有反應及有同理心。救災單位不如牙醫,這種溝通傳播品質使政府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原諒,終致在傳播大戰中一敗塗地。

馬政府平日的「傳播溝通」品質本就拙劣,面對莫拉克這種極端颱風,其「失語」的後果更為嚴重。一是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彷彿無政府狀態,資訊的收和發,遠不及媒體、公民記者、私人部落格;對於災情掌握、救災調度、物資配發,全無整體性的彙整和發言,一片混亂,導致第一線救災人員雖已拚搏到心力交瘁,但政府仍被罵不力、無能。二是中央和地方的對話,似比地球到月球還遙遠,雞同鴨講,彼此怨怪,嚴重遲誤救災時效。三是馬、劉兩個府院首長災後第一時間出現時,除了臉色難看外,冒出的話不是安定人心、撫慰災民、鼓舞士氣,反而是添增疏離及誤解。四是馬劉對「以訛傳訛」的輕視和不屑,任令流言四散,不澄清不說明,這何止是高傲,根本是置民心憂懼於不顧。

政治是治理眾人之事,豈能不懂或不在乎傳播與溝通?集權國家牢牢掌控媒體,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四川地震五小時後已自北京飛抵災區,且在上機前已組成八個救災工作小組,其中第八個小組就是「宣傳組」。民主國家需要民意支持,所以更須注重傳播效果,美國總統幕僚不乏傳播專家,總統說什麼、怎麼說,絲毫不敢隨便。除了修辭外,肢體、服裝也是一種傳播語言,蔣經國每次下鄉都穿夾克即是一例;周美青則是單腳跪地擁抱災民,任他們哭濕她的背;這些反差極大的傳播效應,無形卻有力,載舟覆舟常在這種小事。至於馬英九那句「我不是來了嗎」,薛香川的「父親節耶,拜託喔」,這些「失言」經過媒體反覆大量傳播,對政府形象的重傷害,已讓馬政府的「重建」變成巨大工程。

國人不是今天才知道馬英九笨嘴笨舌,唯一般國人仍相信他的人格和真心。但是,經過這場莫拉克戰役的「溝通」慘敗,有些國人甚至將馬英九視為「冷血」、「無情」。政治溝通之失能失守,政治「話語權」淪喪之後果嚴重,可見一斑。

馬政府的問題不僅在溝通傳播,但溝通傳播的品質拙劣亦是馬政府的致命傷。如何重建其「話語權」,是馬政府想從谷底翻身的重大功課。
【2009/09/02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山寨版的『南韓隊』



記得以前在高中時代,每年最迷的就是『瓊斯杯籃球賽』,在那個沒有甚麼特別娛樂的日子裡,『瓊斯杯籃球賽』可說是台灣一年一度的運動盛會。台視體育記者傅達人的現場實況轉播,讓人在欣賞精彩的籃球比賽之餘,更能夠聽他分析每隊的戰術運用,與妙語如珠的轉播語言,真是在暑假的一大享受。連中國大陸籃球明星─姚明都說他自己以前都是看『瓊斯杯籃球賽』,來研究各國籃球隊的虛實。

曾幾何時,隨著年齡增長似乎也少了點對籃球的熱情;再加上『瓊斯杯籃球賽』的舉辦場地,『中華體育館』二十年前的一把火,把它給燒的精光,直到現在還空地一片。這似乎也象徵把台灣籃球迷的熱情給澆熄了。我大概已經有十幾年沒好好看完一場台灣參與的國際籃球比賽了;『瓊斯杯籃球賽』每年在台灣還是有舉辦,但中華隊常年積弱與不長進,讓人看了心裡難過,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再去看球賽了。

前陣子看電視時,突然轉到『亞洲籃球錦標賽』中華─南韓之戰的實況轉播,本想順便看看中華隊現在到底不長進到甚麼程度,結果不看還好,一看嚇一跳,中華隊竟然領先韓國隊,這就有意思了。以前看中韓之戰,就算中華隊領先也沒啥好高興的,因為最後不是先勝後衰,就是體力不如人,反正輸面居多。尤其看到韓國隊小動作多,沒事動不動就倒地不起,好像都是被別人撞倒的,看了就有氣;直到現在,我對韓國都沒啥好印象,更不會使用韓國貨,這些都是因為『瓊斯杯籃球賽』中─韓之戰所結下的樑子。言歸正傳,這次亞錦賽的中華─南韓之戰,簡直就是以前中─韓角色對換,韓國隊傳統的前場快攻、後場刁鑽、外線其準,幾乎都不見了。真不知以前韓國隊的神射手申東坡,許載看到會有何感想,哈哈!許載正是這次韓國隊的總教練。反觀中華隊的表現,簡直就是以前南韓隊的翻版,真的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吃了甚麼『迷幻藥』;整個球隊打起來信心滿滿、默契十足、中鋒精準、進攻流暢、防手出色,最後中華隊以70 : 65 獲勝。大陸給這次中華隊起了個別名叫山寨版的『南韓隊』,這個詞兒可真是太傳神了!

雖然中華隊贏的分數不多,也還有進步的空間,罰球準確度就有待加強,但這次中華隊在亞錦賽的表現,誠如報章的體育評論報導,『中華男籃讓球迷充滿感動』,中華隊加油!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人道,美國與中國的援助皆是人道! (聯合報轉載)

人道,美國與中國的援助皆是人道!

【聯合報╱社論】 2009.08.18 03:54 am


前天下午二時四十五分,一架「低辨識度塗裝」的美國C-130運輸機,自琉球飛抵台南空軍基地,完成運載八八水患救災物資的援助任務。這是一九七九年台美斷交以來,首度有美國軍機在台灣降落。

我國政府高層將此舉定調為:「人道援助/超越政治。」北京方面,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則表示:「這是有關國家通過民間渠道,對台灣實施人道主義援助。」昨天續有美艦將救災直升機運抵台灣,亦當作如是觀。

此事在本質上是一個人道事件。即使美國作出派機的決定必然是一政治及行政的決定,但此舉的根本底蘊仍是「人道」;同理,即使北京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必須慮及此一事件的政治因素,但最後仍將此舉定義為「人道主義援助」。

人道高於政治。甚至可說,人類文明發展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政治」的最高目標就是「人道」;背離「人道」的政治,無論在兩岸或國際,皆是悖天逆人的反動思維。

因而,有些自命為「軍事專家」的立委,將此事解釋為「意謂假如有『人禍』,美軍也會來救援」,只是徒顯其淺薄而已;此時此際,實不必將一個莊嚴的「人道」事件,硬行套入「政治」的八股公式中。誰在此際想用政治來污染人道,或用人道來操弄政治,皆是不識時務、不識大體。

時勢推移,歷史遞嬗,人物及思潮皆有可能向前向上提升發展。回顧十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當年,北京當局曾經透過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孫愛明對外表示,任何國家要援助台灣地震,須先徵得大陸紅十字會的同意。當時,俄羅斯在九二二即決定以AN-124大型運輸機進行救援行動,北京方面竟曾一度拒絕俄機過境假道,以致救援行動在交涉折衝中遲誤了十二小時。將這些歷史鏡頭,拿到十年後的今天對照來看,那是何其殘忍,又是何其愚昧?

因而,楊毅今天能在第一時間將美機執行救災任務定義為「人道主義救援」,這不能不說是十年來的重大進步。可見,人道是政治的最高準則,背離人道即不可能有成功的政治。十年前孫愛明的發言,與十年後今日楊毅的發言兩相對照,是非智愚,不言可喻、不辨自明。

去年四川大地震,台灣朝野在第一時間即發動高規格、高熱忱的救災行動,直至今日仍有台灣的志工團體還在四川災區工作。當時,本報社論曾請即將訪陸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帶給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一句話:「兩岸不能避免地震等自然災害,但可以共同避免戰爭。」吳主席後來把話帶到,大陸輿論亦頗支持此想。如今回顧,主要出自台灣民間自發的對四川大地震的「人道互動」,對於兩岸當局後來的思維及心態應皆產生了重大的啟示與影響。

十年前,大陸以中國紅十字會對九二一震災捐輸了三百萬美金;十年後,大陸民間及半官方機構也以個別身分捐款捐物,且捐助的物資在數目上增加了很多,在品項上也包括了組合屋等更具多樣性。可見,十年之間,在觀念及行為上皆有顯著進展。

我們的看法是:對於大陸的援助,應當盡可能地開放;甚至接受大陸志工或慈善團體到災區現場工作。即使已有替代資源而未必有實際需求,但亦應盡量促成兩岸的人道互動。台灣進入四川震災區的志工應被鼓勵,大陸來台的慈善志工也應受歡迎。其目的正是要用人道來軟化及改善兩岸的政治關係。我們相信:如果兩岸在地震、颱風中能從相互救援的互動,領悟那種崇高善良的人道情懷,則未來兩岸用飛彈大砲相互殘殺的可能性應可大幅降低。畢竟,相互毀滅,不如相互成全。

若持此想,我們甚至認為,接受大陸米二六直升機來台也是可以考慮的;只是當前輿情恐怕仍跳不出這個框架。

前文說:政治的最高目標就是人道;兩岸及國際的政治,皆不能背離人道。尤其,對兩岸而言,不僅地震水災等救災行動的「小氣候」是人道,且民主人本等高遠追求的「大氣候」也是人道。從兩岸地震颱風的人道互動中,對兩岸未來的「和平發展」應有深遠的啟示作用。

【2009/08/18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如果馬唯中在『小林村』

這次莫拉克颱風所造成的『八八水災』,是繼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後,五十年來重創台灣最大的颱風災害。每天電視新聞報導的都是災民的辛酸和痛苦,看了讓人不忍;其次就是馬英九政府的救災效率與指揮能力被批評的更是體無完膚。從這次馬英九在面對『八八水災』的種種表現看來,他似乎只能當個『太平總統』。換句話說,當全國在面臨突發的緊急狀況時,他除了那句聽都聽到濫的『依法行事』的名言外,看不出他有任何積極的救災作為。

我們先來看看『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在屏東的報導

佳暮村四英雄 救出全村135位村民

『柯信雄、賴孟傳、徐仁輝、徐仁明都是佳暮村人,四天前,他們搭直升機垂降到交通斷絕,形同孤島的故鄉,組織族人移土、砍樹,闢出直升機起降場,靠著方圓不到百坪的小丘,救一百卅五名族人脫困。
四人昨天護送最後一批村民下山後,繼續清理災區後才撤離;臨上機前,他們傷感「不知何時再回故鄉」,登機前祝禱告知祖靈:「我們要離開了!」
「佳暮英雄」柯信雄、賴孟傳是南搜山難救助協會人員,徐仁輝、徐仁明兄弟是航特部涼山特勤隊員,都有豐富救難經驗。
佳暮部落風災中交通中斷,土石流淹沒多戶民宅,休假返鄉的柯信雄被困山中,扮演心理輔導師,要村民「不要慌」;九日徐仁輝兄弟得知家鄉受困,立刻請假徒步挺進山區,途中聽到伊拉部落有人活埋,兩人先到伊拉救人。因橋斷、路崩,一時無法回到佳暮,只好撤回救災指揮所,十日與賴孟傳會合後,帶著救人裝備搭機回鄉救人。
『村裡沒水、沒電,連適合停機的空間都沒有,從空中垂降進入部落後,立即與柯信雄會合,召集青壯村民任務編組,「先開出停機坪,大家才有救」。他們和村民持開山刀砍樹、移土石,再蒐集石灰、白油漆,在山頭畫出明顯方位,開闢了「臨時機場」,等待直升機救援。
等待期間,「我們蒐集全鄉所有容器接雨水」,各家存糧集中管理;組成機動組,三小時巡邏一次,隨時掌握災情。前天,直升機降落佳暮,開始撤離村民,「看著他們一一下山,我們愈來愈心安」;休息一晚,四人今天又要進山區救人,「因為山裡還有鄉民!」

這四位年輕的原住民同胞,利用他們所學習的專業救難知識,如何集結村民合力開闢『臨時機場』,集中管理全村糧食,安輔村民心理,耐心等待救援,最後讓全村居民全部平安獲救。這是一幅多麼令人感動的畫面!他們沒有批評政府救災太慢,他們沒有無謂的哭喊;有的是沉著的應變,相互的合作,堅定的信心。馬英九政府看到這些難道不感到汗顏嗎!

馬英九總統手上擁有三軍統帥權,卻親自打電話給台北市消防局長調橡皮艇!面對國外媒體訪問,記者問政府是否有準備欠周的地方,馬英九回說,這是因為居民不願撤離家鄉,才造成大量的傷亡人數!坐鎮中央指揮中心時,質問起氣象局的官員,為何雨量預測不準!對緊急命令的發布與否有所堅持,但卻忽略這是政府在國家發生重大災難時,對人民心裡的一種安撫力量,並表達政府對救災的重視與決心。

馬英九政府這次在救災的種種表現,除了讓人民深感失望之外,甚至比不上位於偏遠山區,一個不滿兩百人的原住民部落的村民表現,或者應該說比不上那四位救難英雄的專業表現。如果馬英九總統的女兒馬唯中現在也在『小林村』的話,不知道馬英九會不會有完全不同的做法;也許他會先思考到底是用馬唯中家長的身份,還是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去救自己的女兒,比較合於法律的規範。還是完全不考慮任何東西,唯一想的就是如何儘快的把自己女兒給救出!

馬英九總統如果能夠有多一點人文關懷,少一點『法匠』氣質,相信他除了那張英俊的外表之外,一定會留給全國百姓更多的懷念!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台灣民眾的疑惑(聯合報轉載)

聯合筆記/台灣民眾的疑惑

【聯合報╱賴錦宏】 2009.08.12 02:55 am


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數萬人流離失所,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感同身受,義無反顧捐錢捐物救災、醫療、賑災;今年莫拉克襲台,惡水衝毀寶島多個鄉鎮,災民的嘶喊令人鼻酸,卻只看到對岸海協來了一紙慰問函。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台塑集團王永慶捐款一億元人民幣、鴻海郭台銘捐款六千萬,統一、旺旺、康師傅等企業,捐食物捐物資捐款,數量之驚人,被大陸媒體稱為「捐款最多、最慷慨的」境外捐款。而除了台灣民眾全面的募款外,各宗教團體更直接挺進災區,協助賑濟災民。

台灣的政府也在第一時間表達願意派遣搜救隊、醫療隊進災區。雖然沒救出活人,但台灣載運大量物資入川,和救援隊、醫療隊抵川,仍然贏得災民熱烈掌聲和感激。

直到現在,台灣捐建超過六百所學校、醫療站,還在災區努力興建,也被四川官民稱為「最令人感動、堅持到最後」的境外援助團隊。

反觀這次風災,半個台灣泡在水裡,大陸海協會於十日二度致函海基會,除慰問外,也表示願意「根據台灣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協助」。正在台灣訪問的福建省訪問團和銀聯訪問團表態各捐一百萬人民幣,至於民間捐款、企業捐款,則尚未看到。

在金融海嘯中儼然成為資本主義救星的中國大陸,強調要和台灣攜手共度金融危機,更一直想做好和台灣中南部民眾的關係,卻在南台灣受到嚴重災害時只來信「慰問」,還要「看台灣有什麼需要」?

大陸這次的反應,讓許多去年捐款給四川災民的台灣民眾感到疑惑,也讓每次在大陸重大災害時,踴躍捐輸的台灣企業家搖頭嘆息。

【2009/08/12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吸引力法則」

『秘密』這本書,前陣子曾經流行一段時間。
書中所強調的「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ng),就是當一個人期望某些夢寐以求的事情發生時,只要你是發自內心真正渴望,宇宙自然會散發某種無形力量吸引你的需要,來到你的周遭,最後這些力量會導引你心想事成。

在追尋我們個人的期望時,永遠要記得,只要去想像要得到的東西,而不是自己不想要的。比方說:一般人常會說『我沒錢,買不起房子』;『我身體不好,常生病』,因為宇宙這個無形的力量,就會讓『沒錢』和『生病』圍繞在你身邊。所以我們應該常說我要『身體健康』或『擁有財富』,讓這些正面的思考改變自己的命運。

上個月,在澎湖上空失事的空軍F-5F雙人座戰機;前座黃挺瑜中尉失事墜機。黃挺瑜的女友日前在網路部落格,還顯露對男友的擔憂與期盼,沒想到仍發生意外,他女朋友的部落格的標題是「NEVER CRASH」(絕不墜機)。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沙發的意義─人生十年賴在沙發上




淡海新居系列一

沙發的意義─人生十年賴在沙發上

我曾經看過一篇『美國室內裝潢網站』報導指出,人們一生賴在沙發上的時間,長達10年。英國『每日郵報』也曾報導,有8成的人表示,平均一天至少花3小時在沙發上,那麼一年就有1,095個小時,或是45天,如果一生以80年計算,就有9.8年。這是個挺有趣的報導,在這麼長的時間中,『沙發』對我們的意義到底在哪兒?

沙發=擺設
沙發=傢俱
沙發=坐椅

如果是擺設那就要跟裝潢來搭配
如果是傢俱那就要強調其實用性
如果是坐椅那就要強調其舒服性

沙發跟床不一樣
賴在床上的時間比沙發更多
但多半是在沒有知覺或昏睡的狀態
賴在沙發上絕大多數都是清醒的時刻
所以如何讓自己賴在沙發上時
不但能享受休閒的樂趣(看電視、聽音樂)
更能得到身體舒適的解放(打盹,小睡)

最近裝潢新居
為了不讓自己人生虛度十年
在沙發的購置上花了點心血和銀子
首先
我將原先沙發的缺點做了些修正
沙發椅背加高到90公分左右
這樣在坐時
尤其在看電視時,後腦才不會騰空
讓自己全身得到支撐而感覺更舒服
其次
訂製兩套沙發布料
一套夏天使用
一套冬天替換


這樣不但不會有單調之感
也讓不同的季節
能搭配不同的色彩
讓自己的心情隨著顏色變化
而能有不同的感受

因為家中有狗狗
希望能選用耐磨的布料
最後千方百計選了一套耐磨的牛仔布來做沙發面
牛仔布雖然耐磨好用
最大的問題關鍵就在其會掉色
我們又花了許多功夫
請人處理掉色的問題
最後終於大功告成

有了牛仔布沙發和栗子狗狗的陪伴
我相信未來待在沙發上的十年光陰
一定會
豐富又多彩
快樂又舒適
也許『沙發』的另一最大意義
就是享受人生!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維景封鎖第5天 曾蔭權用國語致歉(聯合報轉載)

看完這篇來自香港的新聞報導
感覺香港愈來愈有『中國味兒』了!


維景封鎖第5天 曾蔭權用國語致歉


【聯合報╱記者劉雲龍/香港報導】 2009.05.06 06:36 am


中墨兩國政府協商,雙方同意互派包機赴對方國家,接回滯留的本國公民。前晚,南方航空赴墨西哥包機從廣州白雲機場起飛;墨西哥包機昨天飛抵上海,接回AM○九八航班墨西哥籍乘客和機組人員。
南航包機由白雲機場直飛墨西哥,接回滯留的兩百名中國公民,預計今天上午九點返抵上海浦東機場。
十二名在香港的墨西哥人,昨天也搭包機返國,包括兩名在醫院檢疫及兩名在維景酒店隔離的旅客,但已確診感染新流感的墨西哥男子則不能離港。
墨西哥包機昨天先飛上海浦東機場接人,晚上抵港接在港的墨西哥人。
此外,已連續第五天封鎖的灣仔維景酒店,昨天一名外籍男住客因感到不適,被送醫院。
特首曾蔭權昨天透過媒體,向被隔離的旅客致歉,他說,這是非常時期採取的非常措施。
曾蔭權除了用粵語和英語發言,更特地用國語,向被隔離的台灣及大陸旅客解釋。
他說,維景的住客是香港的客人,本來可以到處看看這個城市,現在卻要困在酒店和度假營內。「我明白你們的苦悶、焦慮,甚至不滿,其實我們也不想出現這個情況」。
曾蔭權強調,面對一種人們了解不多的病毒,為防止擴散,當局逼不得已採取嚴格措施,不單是要保護旅客和港人的健康,也是香港對國際社會應盡的責任,希望大家支持和諒解。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冷眼集》兩岸退一步 海闊天也空 (聯合報轉載)

冷眼集》兩岸退一步 海闊天也空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特稿】 2009.04.29 02:59 pm


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台灣國際空間的萎縮,台灣經過李、扁的20年後,終於走回軌道上,認真尋求與對岸和解,這才讓台灣有了喘息空間。

喪失國際空間的台灣,在內部民主化上逐漸緩步改革,民主改革讓中方產生台灣分離出一個中國的疑慮,從而加強對台灣國際空間的打壓。大陸無法理解的是,台灣若不從事民主改革,斷難有持續發展成長的力量,經濟起飛的台灣,若無開放自由的土地,就會無以為繼,會變成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一樣的困局。

李登輝前後12年總統任內,中方曾宣稱對台發動三光策略。陳水扁繼任總統八年,國際上對台灣負面批評更多。曾幾何時,那個曾經高喊要將台灣邦交國挖光、國際政治生路堵光、對等談判籌碼擠光的中國大陸,減緩對台打壓,讓我們重新以觀察員身分,回到世界衛生大會。關鍵在於,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務實認清,兩岸中國人對抗,無濟於事,只有冷靜對話,爭取和解空間,才能為更多的中國人爭取權益。

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不只是外交突破,也將是兩岸關係的重大轉戾點,兩岸關係在李、扁20年起起伏伏,大陸終於認清,寒風凜冽,只會製造猜疑,和風煦煦,才會爭取關係進步。台灣作為一個政治實體,有許多實際問題需要在國際空間解決,兩岸之間的良性互動,能讓台灣能夠保有這樣的空間,務實,遠比偽善的意識形態,要能夠給人更多的保障。

【2009/04/29 聯合晚報】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台灣太自由?

成龍最近在『博鰲亞洲論壇』的一番話,引起了兩岸三地華人的一陣騷動,成龍認為『香港、台灣太自由、太亂;中國製造電視機會爆炸,中國人需要被管』。看的出來成龍是位勇氣十足、口無遮攔,典型大哥級人物;一口氣把三地都罵進去,雖說成龍有其言論自由,但後續引發的風暴自是難免。台灣在野民進黨要求撤銷成龍『聽障奧運代言人』的角色;香港網友要求撤銷成龍在香港的勳銜和公職。
先不說那些冠冕堂皇的話,只從生活經驗談起。香港有多自由、有多亂,我沒住過,無從評論。但香港的「狗仔文化」如果是成龍認為亂源之一的話,那台灣和香港還真有的拼;自從香港「壹週刊」進軍台灣後,我到覺得對台灣的「亂象」有某種貢獻,起碼那些平常所謂的社會名流或素來享有清譽之士,私底下,幹的骯髒事還真不少。所以「狗仔文化」表面上,有挖人隱私之嫌,但本質上,確有去濁揚清之效。台灣有多亂?真的是很亂!看看電視上每天的政論談話節目,藍綠相罵、永不停歇,但那些所謂的「名嘴」是靠台灣的「亂」在混碗飯吃,就算台灣不亂,他們也要把台灣「說亂」,才能上的了電視。台灣「表象的亂」是否就是「真亂」?看看台灣最大的亂源「陳水扁」,都能被關起來,就知道台灣的亂是「亂中有序」。換句話說,台灣有充分「亂」的環境和機會,只不過要付出慘痛代價。 對冒險有興趣的人,不彷來台灣一試身手。

成龍的言論是否得當,這跟他自己的個性與修養有關,別人能不能接受,並不影響他發表言論的自由。台灣也無必要在目前就撤銷其『聽障奧運代言人』的角色,成龍之前也發表過台灣319槍擊案,是個宇宙天大的笑話;那為何現在說台灣太自由,太亂就要撤銷代言人角色,所憑的根據標準又何在?至於說,台灣是不是太自由,我倒有不同的看法,台灣目前有個現象,只要強調「台灣獨立」,那就是屬於言論自由;誰要是主張「統一」,不把你打成中國同路人的話,也要把你打個稀趴爛,要不就叫你滾回中國去。成龍說台灣太自由,我看是太抬舉了!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冷眼集》台北的雨 這次有春意 (聯合報轉載)

冷眼集》台北的雨 這次有春意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特稿】 2009.04.18 02:38 pm


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口裡讚美著「台北」,說春天的台北,繁花似錦、萬紫千紅,在這個充滿希望與期待的季節,他率團來到「美麗的台北」。這一番話,聽者聽來可能覺得有點刻意,但也傳達著政治的訊息,對岸對於如今的兩岸關係,是懷著一種頗為愉悅的心情。

然而,做為一種象徵性的意涵,鄭立中心中是明白的,兩岸之間,一直是有雨的。兩岸如今用一種很踏實的方式,不斷地排除紛擾,以及周旁很大的雜音,一再能夠簽下協議,但還是有一些不安的,因為,兩岸之間從過去以來,畢竟有很深很深的歧見,也畢竟,雙方仍然是在軍事上處於敵對狀態。

只是,因為如今台灣採取的思維與策略,讓兩岸走得順暢,兩岸的進展,比起過去,可以稱為神速,這些兩岸的雨,在鄭立中的心中,就變得有些詩意起來。

也就是有雨,兩岸的前景,並不是那麼的清晰,現在談的經濟是比較輕鬆的,以後要談的政治,就恐怕要讓兩岸開始跌宕、浮沈了。也就是因為這些我們已然知道的,勢必有朝一日要碰到的險路,此時此刻的和平與彼此間的一點互信、互諒,是值得我們去累積與堆疊的。因為,很可能,現在的互信,就是以後兩岸克服難關的基礎。

鄭立中說台北是美麗的,不應只是為了繁花似錦而說,不應只為了兩岸如今的和平光景而說,最好,鄭立中也能嗅得到,台北實踐了民主政治,而透出的自由開放的空氣,這樣散發而出的美麗,可能正是可以吹拂過海峽,讓兩岸關係可以最終寄望的「無與倫比的美麗」。

【2009/04/18 聯合晚報】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台灣還有什麼能贏大陸?(聯合報轉載)

台灣還有什麼能贏大陸?

【聯合報╱社論】 2009.03.09 02:16 am


繼在京奧以七比八敗給中國隊,中華隊前天又以一比四在經典賽再嚐敗績。球迷以此為「國恥」,並嘆謂:「台灣還有什麼可以贏大陸?」

從球場風雲看兩岸消長,這是發人深省的宏觀省思。在進一步對此申論之前,我們要先指出:不必妄自菲薄,台灣其實在民主自由的政經體制上大幅贏過大陸;只要在此一主軸上台灣能維持燈塔的指標地位,兩岸的賽局即可能維持均勢。然而,倘若台灣在民主自由的政經體制上竟也變質走樣,那將是一個不堪設想的局面。

台灣近年來角色地位的變化,其實不只是棒球輸給中國;更應警惕的是,我們曾居亞洲四小龍領頭羊的地位,如今卻幾已敗退至敬陪末座。現在輸一場棒球給中國,搞得舉國嗟嘆;但是,台灣近年痛失四小龍龍頭的大挫敗,卻似乎未見國人有什麼反省與警覺。對球賽敏感,對大局冷感,這是不是台灣的悲哀?

中國畢竟是贏得五十一面金牌的奧運首強,所以台灣在體育運動上也不只是棒球輸給中國而已;反過來說,台灣即使棒球輸給中國,但我們仍在政經體制的發展上優於大陸,就兩岸的宏觀政經賽局而言,中國近三十年來的政經改革即不無參照「台灣經驗」之處。或許可以這麼說:棒球輸給中國,雖使台灣人傷心,但其實尚無傷大局,台灣必須思考的是:除了棒球,台灣還有什麼可以贏大陸?

球是圓的,國情世局亦是變動不居的。不論是棒球輸給中國,或台灣變成敬陪四小龍之末,也許皆應在中華隊教練葉志仙的一句話:「必須承認中國隊的棒球進步很大,我們則卻停滯不前的事實。」棒球如此,更應警惕的是,台灣在其他方面,是否亦復如此?

北京、東京兩場棒球輸了,明年中華隊還要在廣州面對中國隊;中國隊不會人間蒸發,中華隊也唯有全力迎戰。其實,在兩岸競合的其他領域中,中國亦不會消失,台灣也必須全面迎對。縱使有一天台灣棒球隊因沒落而在國際球場消失,兩岸全面的競合關係也仍將存在,仍須面對及處理,無可迴避。也就是說,體育競技或許可以不參加,正如中國五十一枚金牌的奧運項目,台灣大多未參加,因此就談不上輸贏的問題;但是,兩岸整體政經體制的競合發展,台灣卻無閃避的餘地,只能迎對,不容退縮。

這就回到兩岸政經體制的競賽了。台灣的強項是民主政治,但民主不可變質;台灣的強項是自由經濟形成的民間活力,但此種活力不可扼殺。台灣倘若能發展出令對岸十三億人敬佩珍惜的民主政治,又倘若能提供民間活力向對岸及世界進取的動能,台灣就很可能維持平衡穩定的兩岸關係。因為,球賽一定是你輸我贏;但兩岸政經體制的宏觀競合,卻可以「雙贏」!

比輸掉一場球賽更使人憂慮者是:台灣的民主,仍然深陷二二八、台獨及扁案之中;台灣的經濟生機,仍然深陷要不要鎖國,要不要簽ECFA的爭議之中。對岸來訪,張銘清被圍毆追打(打人,就能贏得球賽?);對岸邀訪,呂秀蓮則被綠營嚇得不敢應邀(連上場都不敢,如何贏球?)。這樣的民主,是要將台灣埋在自欺欺人的台獨流沙之中;這樣的經濟,是要閉關鎖國。但是,如葉志仙所說,在「對岸進步很快,我們停滯不前」的憂慮中,難道將以拒絕上場打球,來證明台灣沒有輸給大陸?或證明中國根本不存在?

不要玩弄民主,必須解放經濟動能。我們即使輸掉棒球,但也必須竭盡台灣民主自由體制的優勢,在兩岸宏觀競合關係中,全力爭取「雙贏共榮」!

【2009/03/09 聯合報】

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兩岸關係中的善意與惡意(聯合報轉載)

兩岸關係中的善意與惡意

【聯合報╱吳建國】 2009.02.18 03:41 am


過去廿年,兩岸當局常將「善意」掛在口中,只是結果對方「絲毫感受不到善意」;更多的時候,反認為是充滿了「惡意」,以致兩岸交流超過廿年,彼此的牽扯已達交錯難分的地步,雙方的基本互信一直無法建立。究其原因,就是「善意」與「惡意」的爭戰,主導兩岸的發展。

雖然,大家都知道發展良性的兩岸關係十分重要,可是誰都不願意率先以「善意」對待對方,以免自失立場,不利談判。於是,各懷鬼胎,爾虞我詐,「善意不離口,惡意先下手」成為處理兩岸事務的最高指導原則,豈不令人感到可悲?

以最近新聞沸揚的兩岸故宮交流聯展為例,相信雙方都會同意這是一件政治意味較低,操作相對單純,又極有意義、應該全力促成的好事。在面對一些敏感問題上,只要彼此互做適當調整與讓步,應該可以成事,也使兩岸關係亟需業績的現狀,有所表現。否則,若各持立場,無論名稱與修法(司法免扣押),沒有商量餘地,這樣的協商過程,結果一定破局。兩岸關係再受一次傷害,對任何一方,哪有善意可言?

其實,善意與惡意的差別,常是一念之間而已。一般說來,善意的最好表現,就是「捨己」,把各自用原則、利益捆綁、已經僵死的協商習慣放下來,多為對方著想,一切問題自會迎刃而解。惡意的通常手法,就是突出「自我」,強加己意於對方,專把好事搞成壞事為能事。廿年來,兩岸願意「捨己」的少,堅持「自我」的多,或許這正是某些主事者的目的,只是這個目的,未必合乎人民的福祉。

所幸,自從馬總統當選後,兩岸間所能感受到的「善意」明顯增多。以致短短數月中,突破六十年的僵局,創造許多歷史,足證「善意」是實現兩岸政策的關鍵與必要。但願此次兩岸故宮的交流聯展,能在「善意」的原則下,順利解決所有的問題,為兩岸關係再扯一個順風帆,應是有識之士共同的願望。

(作者為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前校長,現任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

【2009/02/18 聯合報】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海角的溫度(聯合報轉載)

海角的溫度

【聯合報╱黑白集】 2009.02.16 02:21 am


情人節檔期在大陸上映的「海角七號」,未演出台灣的熱賣行情,北京、上海的首映都未滿座,有些戲院甚至僅賣出三、四成票。但不叫座不表示不精采,只是反映了兩岸微妙的差異。

海角登陸不如預期的原因很多:一,交涉過程好事多磨,市場讓大量盜版光碟捷足先登。二,登陸版中俚語、粗話和日語被刪達半小時之長,原片風味大減。三,票價太貴,每張高達三、四百元台幣,盜版碟才卅五元。四,兩岸的民情和歷史經驗不同,不少大陸民眾排斥此片的懷日情緒。

兩岸對海角七號的討論去年即已展開,最大爭議即在「殖民情結」。「反皇民化」派的大陸民眾,對台灣遭日據的歷史缺乏同情與了解,誤以為台灣人普遍親日;而一些「本土民粹派」的台灣民眾則不理解中國的仇日情結,認為那是「大國傲慢症」作祟。反觀海角在香港的熱賣,則顯示同有殖民經驗卻不落親日、反日窠臼的香港人,能在台灣俚語的迷霧中咀嚼草根市民的趣味。

可見,交流的趣味除了在增進認同,其實也是在歧異中照見彼此和自我,那是人文交會、演化的必然過程。在北京首映會,大陸主持人竟將「海角七億」誤為是「海角七號」熱賣的美譽,真是一字之差,失之千里;但如此荒唐卻突梯滑稽的語意拼貼,最終效果未必是負數。

兩岸故宮原本要熱烈破冰,結果卻搞得緊張兮兮;隆重推出的海角七號,效果卻不如預期。兩岸融冰過程,確有不少差異需要理解與跨越;在加溫時,青蛙跳出鍋子應是正常反應。

【2009/02/16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網路購物天堂—美國

近幾年有個新興的名詞叫”宅男”,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人足不出戶,整日埋首電腦前,就可以滿足其生活所需;另外較負面的說法,是指缺乏人際互動,與社會脫節的一群人類。「宅男」有其現代社會的代表意義,到底是電腦改變了人類的互動模式,還是人類選擇電腦改變其生活方式,目前似乎還很難有個定論。我寧願相信後者。

網路購物,很明顯的改變了人們傳統生活的購物方式。讓不喜歡上街購物或者沒有時間購物的人,可以利用自己空閒之暇,在網路上收尋自己想要買的東西,而不必浪費時間在交通與擁擠的人群中。我自己就是一個常使用網路購物的heavy user,因為網路購物,可以降低我們在逛街時,常會有無謂的「衝動性購買」,而且還有以下幾種好處:
一‧ 可以透過網路比價,找到相對便宜的產品
二‧ 可以比較不同品牌的產品差異性
三‧ 減少交通與停車之不便
四‧ 網路價格往往比店面購買便宜

去年因為領養了一隻小狗,常常會上網去找一些狗狗的日常生活用品;有一次,我發現美國一個寵物網站,裡面有一項我需要的產品,與我在台北寵物店內看到的,無論是品牌或功能,竟然完全一模一樣,但價格卻是超過美國寵物網站所列價錢的一半以上。從此以後,我就開始在這個擁有全世界最大寵物工業國家---美國網站,找尋我所需要的產品。美國因為人民所得與人口、市場之廣大,各種商品種類應有盡有,讓人真是選的眼花撩亂,各種尺寸、顏色、價格一應俱全。我不僅僅購買寵物產品,更擴大到購買生活上的用品,最近因為裝潢新居,更是需要不少燈飾產品。當我正興高采烈,準備開始透過美國網站購買時,才發現有兩個無法克服的問題產生:

第一 美國網站絕大部份不收海外信用卡
第二 美國網站產品只送到美國國內

當我發現這兩個問題時,真的是傻了眼,美國有這麼豐富且多樣的好產品,合理的價格,卻不收海外信用卡,讓人真的是有點不可思議。

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信用卡公司寄來的廣告信函,本來想順手就丟到字紙簍中,無意中瞄了一眼,其中封面寫到「暢遊美國購物網站,價格超級優惠,國際快遞宅配服務」,眼睛突然為之一亮,心想這有無可能彌補美國購物網站的缺失呢?看完之後,果然不出我所料,完全補足了我無法透過網路購買美國產品的遺憾。
其實這是VISA和DHL合作所提供的一個網路購物平台ONENOW.COM,主要就是針對美國以外國家的網路購物愛好者,能夠透過這個網路購物平台,來購買美國的產品。它運作的方式就是在美國奧瑞岡州,設立一個專屬地址,因為這個州消費者無須負擔消費稅VAT,透過ONENOW.COM可以連結到美國任何一個購物網站,購買自己想要的產品,並輸入奧瑞岡州的這個個人專屬地址,以避免前面所提的第二個問題;DHL會從這個地址,開始透過他們的國際運送系統,再轉送到全世界其他國家各個消費者的手上。如果碰到不收海外信用卡的網站時,ONENOW.COM會幫消費者刷卡,但要收總價5%的手續費用。

也許有人擔心英文能力,會影響上美國網站購物的意願,ONENOW.COM可以提供中文即時通的服務,這可以省掉許多語言上的問題。如果我們在確定自己要的產品後,可以到一些類似sortprice.com網站,做一些相同產品的價格比較,選出最便宜的就行了。我在選購新居餐廳吊燈時,進入美國一個燈飾網站,光是吊燈的種類就有上千種,最後總算選出我要的吊燈式樣,並上比價網站找出最便宜的一家是美金179元,透過ONENOW.COM最後結算出DHL國際運費+信用卡手續費+保險費,總共的費用是美金173元。各位一定覺得這怎麼可能呢? 其實我是在美國聖誕節期間,利用廠商打折的機會,再加上ONENOW.COM對首次使用者的運費優惠,所以真的是省了不少錢。我觀察台灣一些燈飾店所賣的類似吊燈,起價少說都超過萬元以上。

這個世界已經隨著網路,改變了人類的購買習慣甚至是人際互動。空間距離的縮短,增進了人們與遠方朋友的互動頻率;網路購物的便利性與經濟效益,將更會改變未來產品的運送與銷售模式,毫無疑問的,信用卡公司與國際知名快遞公司,將是最大的獲利者。當然對消費者來說,能買到自己真正想要「美而廉」的產品,未嘗不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新居的故事!

在台北市內湖區,住了有二十年的時間,從買第一棟五萬元/坪的公寓開始,到目前內湖豪宅已漲到百萬元/坪;短短二十年間,內湖從台北一個寧靜郊區,轉變成高科技、休閒與豪宅並存的綠色居住空間。這個擁有二十多萬人口的行政區,在台北12個行政區中,房市的漲幅向來都是排名第一。內湖有得天獨厚的綠色地帶,大湖公園中的白鷺絲,金龍寺的環山綠色登山步道,大潤發與好市多(costco)的比鄰,「美麗華商圈」的繁華,連接台北的便捷交通;再再都顯示出內湖是一個住家、休閒的好地方。可惜這一切很快就要和我劃上休止符!

因為家中位於三、四樓,過多的樓梯造成膝蓋的負擔過重,早已想搬到電梯大廈。花了整整一年的功夫,終於找到位於「淡海新市鎮」一棟新完工的電梯大廈,從此以後再也不必為上、下樓梯煩惱。「淡海新市鎮」位於淡水的北方,是一塊政府新開發的完整市鎮;街墎整齊方正,公共設施完善,週邊腹地廣闊,但因為交通便利性的缺乏(沒有輕軌系統與淡水捷運站的連接),開發已有十多年的時間,直到最近這一兩年,由於台北市區房價的高漲,才開始有建商注意到此區,並大量興建住宅大樓。雖然少了輕軌系統,但公車還是不失為連接淡水捷運站的便捷方式之一。

新居的完成,對一個家庭來說,是考驗夫妻雙方毅力、耐力和創意力的結合。不僅在財務上要有周全的規劃,房間內部的裝潢設計更是費心費神。我們大的從房子的隔局、空間的整合、環保材料的選擇、沙發的訂製、窗簾的式樣、廚房磁磚與地磚的搭配;小到傢俱把手、浴室燈的外觀造型,讓我們整整花了有半年的時間,從思考並到不同地點購買傢俱與零配件。尤其是客、餐廳燈具的選擇,讓我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最後是從美國燈飾公司網站,選到了我們需要的燈組。燈光毫無疑問是一個房子的重點,燈光的運用能讓一間房子,就像一位善變的千面女郎,隨著環境與時機的不同,而有不同風情的變化。美國市場廣大,燈具產品種類之繁多,真是讓我嘆為觀止,更重要的是價錢並不貴(即使加上DHL國際運費)。當然設計師的專業建議,讓我們更能夠達成所需要的生活情境。當我們進到,台北一家專賣進口和本地的把手店家,看到最後幾乎是頭昏眼花,因為各式各樣的把手少說也有上千件,實在太多了;前前後後,我們一共去了四次,才買定所有傢俱的把手,有與浴室環保風搭配的樹枝型,有與鞋櫃搭配休閒風的貝殼型,有與客廳書櫃白色現代風的黑白配。不同把手的搭配,讓各式傢俱更有獨特的風格,會使整個家居的空間,看起來更有不同的韻味兒。

我一共搬過兩次家,連這次是第三次。前兩次雖然也都是新的房子,但可能是經驗的不足,或者因為年輕,還不是很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總覺得整體上,房子是自己想要的外型,但在生活方式與機能的配合上,並不是那樣的融入自的生活。有了前兩次的經驗,讓我們此次有充分的機會,在房子起蓋期間,就和建商要求照我們的需要來做改變。目前房子已經完工,所有的設計圖樣,完全按照我們心中想要的方式,確實讓人有一種「心想事成」的感覺。

我會在我整理完畢後,陸續登出我所拍的室內照片,讓有興趣室內設計的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我們對裝潢新居的樂趣!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老包的故事

故事人人愛聽,卻不見得人人會說故事。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總能讓聽者,在聽時引人入勝,聽後更能發人深省。中國古時的「說書」,就是說故事的典型,每每總在關鍵時刻,主講人手拿醒木,往桌上「趴塌」一聲,且聽下回分解!讓台下聽眾好不心生失望之感。西方的「電影」比較乾脆,不會吊人味口(不過要花錢買票),更把說故事的方式給影像化,聲光立體的效果,讓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讓人百看不厭;國際知名華人大導演李安,就是一位很會說故事的人。我既沒有說書人的能耐,更無李安的才華;只有在網路上說說故事,既不花錢(當然也賺不了錢)還可訓練思考與寫作的能力,真是件一舉數得的好事。

在我的印象中,我很少說故事;到不是沒有故事說,而是沒有合適的聽眾。唯一最忠實的聽眾,就是我的兩個兒子,不過這也大概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了;那時為了能讓他們早早上床睡覺,不要吵鬧不休,所以就會哄他們說故事給他們聽,為了省事每次講的故事都是同一個故事,但奇怪的是,他們竟然百聽不厭,這有點像小朋友看卡通影片,怎麼重複看都不會膩。我最喜歡說的一個故事就是「老包的故事」。

「老包」是一個平凡的大廈管理員,他有一隻忠實的小狗名叫「愛多」,他們倆住在一個很簡陋的小房間,每天一起工作,一起看電視,相依為命,過的也挺自在的;有一天「愛多」狗狗向他的主人抱怨,不想再過這種平淡的生活,牠想要有點變化。有一天,「老包」正在刮鬍子的時候,突然有隻大鳥飛到他的身邊,告訴他明天要帶他和「愛多」狗狗,去一個沒有煩惱也沒憂愁的地方。第二天,「老包」和「愛多」準備好行李,大鳥果然出現,把他們帶到幾千呎的高空,來到一個「空中島」;這個人間仙境,到處都是翠綠茂盛的樹木,高低起伏的山丘,連綿鮮綠的青草,空中鳥兒飛來飛去,瀑布飛流直下,鳥兒們還拿食物給「老包」和「愛多」,他們吃、他們喝、他們游泳、曬日光浴,因為他們一輩子也沒這樣享受過。最後他們決定永遠要待在這裡,再也不要回到以前過那種苦日子了。

一天早上,老包醒過來,突然尖叫一聲:「愛多!我們變成鳥了!」。老包的鼻子變的像鳥嘴,聲音像烏壓嘎嘎叫;愛多開始長翅膀,眼睛變的像小珠子。他們兩個當下就下定決心,老包寧願回去每天拖地板,愛多也要天天跟著老包吃苦,只要不要變成鳥,並且可以馬上回到從前的家。他們兩個不斷的扇動他們的翅膀,奮力的飛向高空,越飛越高;愛多用力過度,最後精疲力竭,掉進大海中。老包好不容易終於回到家中,但他獨自一個人,失去了他最忠實的朋友,整個心都碎了。但很幸運的,愛多是個游泳好手,很快的游上岸,找到家。老包抱起愛多,從此再也不要去找尋甚麼「天堂樂園」了,因為真正的樂園,就在他們這間簡陋的小屋中。

我的兩個小兒子,只要聽完「老包的故事」,一定會很滿意而且很高興的入睡。我不確定,他們為什麼會百聽不厭這個故事,直到現在,我們家老大已經二十歲,老二也十六歲了;有時吃飯的時候,我還會逗逗他們說,待會兒吃完飯,我來講個「老包的故事」。兒子說:「老爸,你如果再說這個故事的話,我們很擔心有一天,你會變成老包,真的被大鳥會給帶走耶!」

這雖然是一個虛構的童話故事,是遠流出版社在1991年,出版的一本叫「你好,老包」兒童畫冊。一個小故事,卻能夠相伴兩個兒子,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夜晚,讓他們安然入睡,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的力量阿!兒子和父親能夠共同擁有一個美好的兒時回憶,這讓我感覺非常的欣慰。

兩個兒子現在都已在國外唸書,當我現在把這本「你好,老包」的畫冊拿出來欣賞時,再看看兒子臥房中,空空的兩張單人床,內心情緒的傷感,讓我知道我已經開始變「老了」。不過「老包的故事」,卻讓我感覺在親子關係上沒有遺憾,也許我現在該開始找點合適的故事,說給我老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