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海角的溫度(聯合報轉載)

海角的溫度

【聯合報╱黑白集】 2009.02.16 02:21 am


情人節檔期在大陸上映的「海角七號」,未演出台灣的熱賣行情,北京、上海的首映都未滿座,有些戲院甚至僅賣出三、四成票。但不叫座不表示不精采,只是反映了兩岸微妙的差異。

海角登陸不如預期的原因很多:一,交涉過程好事多磨,市場讓大量盜版光碟捷足先登。二,登陸版中俚語、粗話和日語被刪達半小時之長,原片風味大減。三,票價太貴,每張高達三、四百元台幣,盜版碟才卅五元。四,兩岸的民情和歷史經驗不同,不少大陸民眾排斥此片的懷日情緒。

兩岸對海角七號的討論去年即已展開,最大爭議即在「殖民情結」。「反皇民化」派的大陸民眾,對台灣遭日據的歷史缺乏同情與了解,誤以為台灣人普遍親日;而一些「本土民粹派」的台灣民眾則不理解中國的仇日情結,認為那是「大國傲慢症」作祟。反觀海角在香港的熱賣,則顯示同有殖民經驗卻不落親日、反日窠臼的香港人,能在台灣俚語的迷霧中咀嚼草根市民的趣味。

可見,交流的趣味除了在增進認同,其實也是在歧異中照見彼此和自我,那是人文交會、演化的必然過程。在北京首映會,大陸主持人竟將「海角七億」誤為是「海角七號」熱賣的美譽,真是一字之差,失之千里;但如此荒唐卻突梯滑稽的語意拼貼,最終效果未必是負數。

兩岸故宮原本要熱烈破冰,結果卻搞得緊張兮兮;隆重推出的海角七號,效果卻不如預期。兩岸融冰過程,確有不少差異需要理解與跨越;在加溫時,青蛙跳出鍋子應是正常反應。

【2009/02/16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