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米荒

稻米(中文)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一向以米食為主,所以只要老百姓能吃的飽,傳統上來說,就是國泰民安之吉兆。這種說法,似乎有點八股,甚至有點迂腐,不過,看看台灣近幾年經濟的發展和總統大選的最後結果;再加上最近世界米價的上漲,似乎真有點應驗了咱們老祖宗的智慧。

聯合國在二月時曾警告,稻米等穀物的全球庫存降至26年來的低點,包括中國在內的36個國家,今年將面臨糧食短缺危機。芝加哥市場的稻米報價在四月八日,最高飆到每100磅21.6美元,相當於每公斤14.5元台幣,漲幅高達2.9%。稻米是全球約30億人口的主食,國際米價一年來漲了一倍,今年初以來漲幅近50%。

國際米價上漲的主因,在於全球環境與經濟的變遷,

1. 全球暖化導致旱(澳洲乾旱)、澇災(中國大陸)、風災(緬甸)影響作物收成。

2. 亞洲國家經濟快速成長,提高對肉類等高蛋白質食物的需求,進而增加牲畜飼料的供給。稻農轉而生產經濟作物,種稻面積減少。

3. 主要產米國為保障國內需求,紛紛減少或禁止稻米出口。

4 民眾瘋狂搶購,業者囤積並哄抬價格。

5 油價的大漲 (反促成了生質能源的蓬勃發展─玉米、大豆、甘蔗─等都可以做為生 產酒精的料源,卻排擠了人類糧食的供應。)

「米」的動盪

米價的上漲間接的造成了社會動盪,美洲最貧窮的國家海地因食品價格上漲而引發暴動,海地人飢餓長達數月,甚至開始吃泥土、蔬菜油、鹽混合烘焙的餅乾充飢。海地米價一周內上漲了一倍,110磅(50公斤)包裝米漲到每包70美元。對每天的生活費用還不到2美元的多數海地人來說,實在無法接受,最後海地總理亞利克西辭職下台;在巴基斯坦,政府派遣軍人護送運載小麥的卡車;印尼大豆的價格自年初以來漲了一倍,引發群眾上街人抗議;在中國大陸,稻米成為黑市重要的交易商品,根據《星島日報》報導,國際稻米零售價達到每斤人民幣 7元,是中國本地米價每斤人民幣 1.5元的 4倍;在美國,包括華裔、印度裔等亞裔、西班牙語裔移民,民眾搶購,以防買不到這種原來價格低廉的主食。

稻米輸出國家組織(OREC)之發起稻米隨著國際米價飆漲引發米荒之際,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泰國有意仿效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聯合越南、柬埔寨、緬甸與寮國等亞洲主要稻米生產國,組成所謂的稻米輸出國家組織(OREC)。這個組織主要目的在統一米價,但因各產米國的生產品質與市場佔有率,各不相同,能否達到目標理想,尚難定論。當然更有機會創造出稻米歷史天價也不無可能。

台灣的米價

IMG_0105 在台灣,人們似乎並沒有像其他國家對米價有如此高的敏感度,我們去超市買米,最多也只是比較不同廠牌的價格而已。主要原因,台灣國內的稻米供給90%主要靠自產,無缺糧之虞。進口米僅佔消費量的百分之十,進口量少,對市場價格影響力有限,國內米價自然不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但小麥、大豆、飼料玉米等雜糧主要都來自進口,因此麵粉、食油、畜產品價格這一年價格不斷上升,我們就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到麵包價格的上漲壓力。

台灣糧商看好稻米價格,每分地承包價由以往的六、七千元,高喊到一萬六千五百元。未來農民只須負責灌溉,其他施肥、噴藥、雇工採收等作業,全部由糧商負責。「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大概做夢也沒想到台灣的稻米能有這一天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