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512川震」震出兩岸「共同語言」

這幾天連續不斷的看有關中國大陸「四川大地震」的報導和電視新聞,隨著災區現場開挖,生還者的重見或親人生離死別的鏡頭,讓人的心情高低起伏、憂慮不安;聽到那些災民的四川鄉音,我隔壁鄰居那些籍貫四川的老伯伯們,只要看一次電視就要哭一次,尤其晚餐時間,電視一定要暫時關閉,否則真的是讓人食不下嚥。我想會有這種感覺,除了台灣也曾有過「921大地震」的慘痛經驗外,兩岸相同的文化與血源,更加深了台灣民眾對大陸災區同胞的感同身受。有媒體質疑為什麼台灣對緬甸水災的關懷,與「512川震」相較完全不成比例?除了血源因素,想不出還有更好的解釋。這麼說好像少了點同理心,但這本來也是一種自然的表現,勉強不來。

台灣對「512川震」的關懷,並不僅是口惠層次上的,而是立即展現實際行動,台灣的企業家們除了知名的鴻海郭台銘、台塑王永慶之外,更有許多橫跨兩岸的台商企業捐出了大筆金額,到今天5/16日,總金融達到24億新台幣,台塑王永慶一人就獨捐了一億人民幣(相當四億台幣)。連民進黨政府都動用政府預備金捐出七億台幣現金,另外還有相當一億台幣的物資,其他還有政府中央級官員和民間捐款,總金額達到新台幣二十億。「慈濟」在1991年支援大陸華東洪澇賑災時,當時尚有人質疑有「資匪」之嫌,兩岸目前環境時空的變化,在參與人道救災方面,似已完全脫離意識形態的魔咒。  

大陸這次無論是從救災的速度,中央級官員第一時間現場坐鎮指揮,對國際採訪媒體的開放,「自殺空降部隊」的搶救決心,都獲得了聯合國與西方媒體的高度贊賞。溫家寶在災區與一淚流滿面的小女孩的對話,「妳倖存活下來,就要好好活下去」,「妳放心,政府管妳生活,管妳學習」,不僅令人動容也表達出政府以民為本的真正價值。 台灣要求包機接回災區兩千多名台灣旅客,對岸24小時內立即放行,延宕至今的客貨包機和陸客觀光,協商兩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兩相比較,令人感慨萬千。台灣紅十字會的救難隊,是繼日本之後,大陸特別準許進入災區的第二批國際救難隊;這中間純粹考量台灣與日本都有相當多的地震與災害經驗,否則相信大陸是不會讓台灣救難隊進入大陸的。人道考量已成為此次震災兩岸最高的「共同語言」。

馬英九即將在520就職,兩岸的未來發展,是否能透過這次「512川震」的互動模式,讓人有換然一新的做法,目前尚未知曉,但希望「人道關懷」會是兩岸未來政治協商的最新指標。

沒有留言: